吉祥不吉祥七月過6748_n    

 

 

  還是寫好了。沒辦法,我這人雞婆。

 

  關於農曆七月這件事,民間俗稱鬼月,道教裡是三官大帝的地官生日中元節,而佛教後來有個名稱,叫做吉祥月。

 

  然後在西元20108月的時候,有一群專家學者為了端正民俗,辦了個活動來闡述七月不是鬼月。這兩年來廣獲各大媒體及各大部落格迴響引用,隨便一估狗都有百萬條來著糾感心ㄟ。(不小心還看到基督教部落格轉載咧。)

 

  這是非常好的事情。套用當時與會的長官說的:提出有利的證據來端正七月不是鬼月的民俗。

 

  大家拍拍手。然後問題來了,要是說這力的證據」,基本上是誤讀古文的結果,那這原本應該是無懈可擊的立論基礎,不就變成了笑話一枚?而且那估狗結果以百萬為單位的盛況,實在讓人擔心不知道要怎麼收尾好。

 

  但是,這事情實在不能怪引用的媒體以及轉載的部落格,而是要怪當初那個正俗活動的專家學者。對,沒錯,尤其是頂著學術圈的光環以及半官方的觀感這種錯誤是不能原諒的

 

  在下並不希望被世界其他地方的人誤會台灣的學術能力。

 

  喔對,我覺得資料解讀有誤的活動是這個

 

  關於五術方面,基本上我不懂,不敢置喙。但是關於朱元璋造謠,想私心獨佔吉祥七月這一部分;以及引用的那句勘輿大師口訣:「古來天子七月葬,士庶踰月禮不曠。」,這些我個人很有意見。

 

  偏偏這兩個是重點。

 

  先看看天子下葬的部分。網頁裡說:「何以帝王往生後予以暫厝,另選擇七月吉時下葬?副館長顏榮豐說:七月為月,取其在田有上得天時,下得地利,故為是大吉之月,故勘輿家有古來天子七月葬之訣。  明太祖朱元璋篤信風水地理之說,其深知七月(申月)為大吉之月(明朝皇帝除沿古來天子七月葬之俗外,另亦多數選擇農曆七月登基)」

 

  這是直接從網頁上抓下來的原文。

 

  這裡主要是針對朱元璋跟他的明朝對吧?好,來,我們先研究一下明朝的皇帝是哪時下葬的。(「多數選擇農曆七月登基也是大錯,不過這件事我們放到備註去說明就好。)

 

  先看明史的資料。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癸未,帝疾大漸。乙酉(初十),崩於西宮,年七十有一(明史卷三太祖本紀)。如果換算成陽曆,是西元1398624日駕崩。

 

  然後,我們看看繼任的明惠帝哪時候葬他。明史卷四恭閔帝本紀「(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太赦天下,以明年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

 

  按照《明史》,明惠帝是在大行皇帝駕崩之後七天即位,也就是西元1398630。然後當天,也就是朱元璋頭七那一天,明惠帝就把他爺爺給埋了。

 

  西元1398630,按照我們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的算法,換成農曆的話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十六日剛剛吃完當年第二份粽子啊各位。

 

  是說朱元璋為了獨佔吉祥的七月來下葬而耍了陰謀?即使算成陽曆,他都是七月前就葬好了的。

 

  他佔到哪裡去了?第一個朱元璋就呼了個大巴掌。

 

  順道說一聲,朱元璋是正月初四在南京即位做皇帝的。從他開始就沒有特意選擇在農曆七月即位。

 

(如果有客官想知道明代十六個皇帝即位、掛掉之類有的沒的資料,看看明朝皇帝是不是真的都在農曆七月扛去種,請移駕到備註去看看順便按個讚謝謝。)

(不過接下來的文章請先看完謝謝again。)

 

  然後,就是那一句古來天子七月葬,士庶踰月禮不曠。」若是按照這些專家學者的意思,就是皇上他老人家不管什麼時候掛掉,一定得等到農曆七月那個月分才能入土為安。

 

  唔……,這麼說來,要是那個皇帝不小心在農曆七月三十日那天龍御上賓,不就得一斷氣就埋了?不然要放一年很麻煩說……。

 

  先來看看,那一句「古來天子七月葬,士庶踰月禮不曠。」的出處,是清代蔣大鴻著的《天元五歌節錄一段如下:

 

    「諸家選擇最紛紜,拘忌多端誤殺人,此家言吉彼家凶,對盡諸書總不同。

     三年五載精一日,萬般福澤總成空,古來天子七月葬,庶士踰月禮不曠

     年月何曾有興廢,日時只好論孤旺,春秋葬日滿經書,但辨剛柔內外宜。

     裨灶梓慎俱博物,豈昧陰陽誤萬機。

 

  這位蔣大師顯然詩書讀得相當通透,詞句中蘊含相當深遠的哲理。不過那一句古來天子七月葬,士庶踰月禮不曠。」到底要怎麼解釋,我們看一下典故出處。

 

  這是《禮記•王制》說的:「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

 

  禮記是經典,有比較深,我們找找注疏。來,班固白虎通•卷十•崩薨》:「天子七月而葬,諸侯五月而葬何?尊卑有差也。天子七月而葬,同軌必至;諸侯五月而葬,同會必至,所以慎終重喪也。

 

  還是很深奧有沒有?我們再看這一個,王充論衡•譏日》:「禮:天子七月而葬,諸侯五月,卿、大夫、士三月。假令天子正月崩,七月葬;二月崩,八月葬。諸侯、卿、大夫、士皆然。

 

  這樣夠不夠清楚?還是看不懂的,我可以介紹國文老師幫您補習。在下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中文系美女同學,用功程度是我的一萬倍左右,絕對可以幫您解惑沒問題。

 

  換句話說,那一些專家學者們完全搞錯了。人家天子葬七月,是為了有足夠的時間讓人家奔喪以及致哀(大家想像一下兩、三千年前的通訊及交通情況),一開始的立意跟堪輿沒有關係謝謝。

 

  至於後面那一句士庶踰月禮不曠」,說的是一般人等級不夠,死了入殮停放個把月左右也就可以扛去種出殯了。

 

  雖說我很早就不太相信很多專家學者的說法,但是錯得這麼離譜的也不多見。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農曆七月後來在佛教中卻有「吉祥月」的說法。如果按照經典的記載以及佛教的規矩,那還真是吉祥至極沒錯。

 

  喔,先插播一個道教的部分。照說「鬼月」這觀念應該是來自道教系統,畢竟七月十五中元節是地官大帝生日,跟天官賜福、水官除厄不同的是,地官主要的威神是為亡魂赦罪,演變到後來就成為中元普渡的法事。而這一類法事大部分是在祭祀無主孤魂,這一點,跟古代國家級的祭禮「厲壇」應該頗有淵源。《明史•卷五十•吉禮四》最後就有提到,上至京師下及鄉里,都設有不同等級的厲壇,用以祭拜無祀鬼神。其中州、府以下的行政區域,祭祀厲壇的三個固定日期之一就是,嘿嘿,七月十五日

 

  不過這方面在下了解的不是很多,就不繼續討論了。我們回頭繼續佛教的吉祥月。

 

  佛教的吉祥月是根源於「盂蘭盆」這件事情。「盂蘭盆」是梵語音譯,意思是「解倒懸」。(不是用盆子裝東西去拜拜謝謝。)

 

  這是目連救母的故事。根據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的弟子大目乾連尊者,以神通發現母親死後因為業報生為餓鬼,痛苦萬狀,大目乾連在無計可施之下向佛求救。佛就教他「盂蘭盆」的法門,在七月十五日供養十方僧眾,請大家咒願讓施主七世父母得到解脫。以眾僧威力,大目乾連的母親因此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而指定要在七月十五那天供眾,是有原因的。

 

  這是因為佛教有結夏安居的規定。佛教發源地印度,有三個月的時間是雨季,為避免各種不便以及可能的傷害,於是佛制戒律,在雨季期間,大家一起在一個固定結界範圍內閉關修行。名為結夏安居。

 

  在印度的結夏安居是從農曆五月或六月開始。傳到中國之後,可能是因為氣候不同,結夏的時間,統一規定從農曆四月十六日開始,到七月十五日圓滿三個月。

 

  另外,再加上佛教有僧團每隔半個月誦戒一次的規定,稱為布薩。除了個人自我反省,向大眾懺悔所犯的戒律(稱為自恣)之外,還可以一起討論戒律相關問題。因此,到了七月十五日那天,不只是結夏安居圓滿,也是布薩自恣日期。

 

  而「盂蘭盆」法會,就是在這一天進行。

 

  唔?

 

  所以說,各位,「盂蘭盆」這一招,不只是單純落人這麼簡單而已。在糾這個團之前,還規定大家要先集氣,然後在最華麗的時刻來個小宇宙大爆發呢!難怪……。

 

  ……。

 

  不好意思,本台向來會按照慣例失控一下,剛剛那一段也請大家按照慣例裝做沒看見謝謝。

 

  還是趕快做個結尾收工好了。不過哈啦個兩件事情,居然又是落落長幾千字是怎樣……。

 

  農曆七月這件事,如果按照民俗說法,好像這段時間就會有特別多的孤魂野鬼到處飄盪順便嚇人一樣。但是無論從佛教、道教,甚至是儒家的傳統來看,這個月份跟「鬼月」這說法實在扯不上什麼關係。

 

  真要扯關聯性,大概的可能就是都在這個時間祭祀先亡,以求冥陽兩利。儒家的傳統,是為國家安撫無祀鬼神,希望他們不要擾亂國家人民;道教方面,則是祈求地官大帝削減乃至赦免亡魂的罪惡;至於佛教,則是想濟度被惡業所纏的先亡(也有正面的部分是增加福樂)。

 

  或許就是因此,輾轉相傳之下變成鬼影幢幢的月份了。說來也是種無奈吧。

 

  以上。報告完畢。

 

 

 

 

 

 

 

 

Ps.1圖片:網摘。

 

Ps2.備註:明朝自太祖至思宗,合計十六帝,其即位、崩薨以及安葬之中西曆日期對照。

 

(如果客官日理萬機不想一個一個看下去,就由在下在這邊報告一個重大發現:根據以下資料,大明皇朝,從太祖朱元璋以下十六帝,剛剛好沒有一位是在農曆七月即位,也沒有那一位是在農曆七月下葬。剛剛好的巴掌很大一個。謝謝大家。)

 

  雖然說我大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就沒有所謂明朝皇帝除沿古來天子七月葬之俗外,另亦多數選擇農曆七月登基」這件事情,但是在下為了彌補當年不用功,所以現在決定把明朝十六個皇帝下葬時間一個一個查出來(如果估狗大神查得到的話)。當然一切都是從網路上得來的資料(資料跟工具基本上是這個這個),真要做學術研究,各位客官還是請自行蒐集資料,不要太過信任在下這中文系出身而且沒寫過論文的文學學士謝謝。

 

  另外,因為那些專家學者說明朝皇帝即位也多在農曆七月,我們就再附加一個即位時間好了。

 

  來。

 

 

帝號

即位、崩薨以及安葬時間

備註

太祖

洪武皇帝

朱元璋

即位

元朝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

1368123日)

於應天府(南京)即位。

崩薨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

1398624

崩於西宮。

安葬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十六日

1398630

葬於孝陵。

惠宗

建文皇帝

朱允炆

即位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十六日(1398630

 

崩薨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

1402713日)

靖難之役。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1402713日)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

安葬

建文四年六月二十日

1402720日)

《明史》: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成祖

永樂皇帝

朱棣

即位

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

1402717日)

 

崩薨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

14240812日)

崩於楡木川。

安葬

永樂二十二年十二月九日

142518日)

葬於長陵。

仁宗

洪熙皇帝

朱高熾

即位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

142497日)

 

崩薨

洪熙元年五月十二日

1425529日)

崩於欽安殿。

(只當了八個月皇帝)

安葬

洪熙元年九月六日

1425117日)

葬於獻陵。

宣宗

宣德皇帝

朱瞻基

即位

洪熙元年六月十二日

1425627日)

 

崩薨

宣德十年正月初三

1435131日)

崩於乾清宮。

安葬

宣德十年六月二十一日

1435716日)

葬於景陵。

英宗

正統(又稱天順)皇帝

朱祁鎮

即位

宣德十年正月十日

143527日)

 

奪門之變。在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1457211日)再次於奉天殿即位。

崩薨

天順八年正月十七日

1464223日)

 

安葬

天順八年五月八日

1464612日)

葬於裕陵。

代宗

景泰皇帝

朱祁鈺

即位

正統十四年九月六日

1449922日)

 

崩薨

天順元年二月十九日

1457314日)

薨於西宮。

安葬

查無時日。

一時查不到下葬時間,只知道因為政變的關係,他是以親王禮葬於西山景泰陵。(按照史書連哪時葬都不提這一點,依當時政治氣氛,應該是很快就草草下葬才對。)

憲宗

成化皇帝

朱見深

即位

天順八年正月二十二日

1464228日)

 

崩薨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

148799日)

 

安葬

成化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14871231日)

葬於茂陵。

孝宗

弘治皇帝

朱祐樘

即位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六日

1487922日)

 

崩薨

弘治十八年五月七日

150568日)

崩於乾清宮。

安葬

弘治十八年十月十九日

15051114日)

葬於泰陵。

武宗

正德皇帝

朱厚照

即位

弘治十八年五月十八日

1505619日)

 

崩薨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

1521420日)

崩於豹房。

安葬

正德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15211021日)

葬於康陵。

世宗

嘉靖皇帝

朱厚熜

即位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1521527日)

 

崩薨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1567123日)

崩於乾清宮。

安葬

隆慶元年三月十七日

1567425日)

葬於永陵。

穆宗

隆慶皇帝

朱載垕

即位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156724日)

 

崩薨

隆慶六年五月二十六日

157275日)

崩於乾清宮。

安葬

隆慶六年九月十一日

15721017日)

葬於昭陵。

神宗

萬曆皇帝

朱翊鈞

即位

隆慶六年六月十日

1572719日)

 

崩薨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1620818日)

 

安葬

泰昌元年十月三日

16201027日)

葬於定陵。

光宗

泰昌皇帝

朱常洛

即位

萬曆四十八年八月一日

1620828日)

 

崩薨

萬曆四十八年九月一日

1620926日)

崩於乾清宮。由於他剛剛好只當一個月的皇帝,為了避免困擾,後來決定當年的八月之後改元泰昌元年,到十二月底為止。

安葬

天啟元年九月四日

16211018日)

葬於慶陵。

熹宗

天啟皇帝

朱由校

即位

泰昌元年九月六日

1620101日)

 

崩薨

天啟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1627930日)

崩於乾清宮。

安葬

崇禎元年三月八日

1628411日)

葬於德陵。

思宗

崇禎皇帝

朱由檢

即位

天啟七年八月二十四日

1627102日)

 

崩薨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1644425日)

自縊,崩於北京萬歲山(景山)。

安葬

崇禎十七年四月四日

164459日)

根據明史,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164454日)叛軍把明思宗的棺材載到昌平,由昌平人葬於思陵(原田貴妃墓)。而明季北略》記載比較詳盡,是崇禎十七年四月三日(164458日)發引,次日安葬。

 

 

 

 

 

 

arrow
arrow

    柚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