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種動物,有個頗奇怪的行為叫做「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比方說這一篇以及後續的文,便是在下搬過來砸在自己腳上的一塊大石頭。

 

  要是早知道那麼困難重重、要讀那麼多書考究那麼多版本,我應該是不會動這念頭還公諸於世。這下好了,搞出一個聽說是論文規模的東西來……。(就是當年念書都沒寫過論文啊我

 

  起初就單純的對武術、戰史之類的東西有興趣,東翻西翻翻到寫明代東南倭亂的書,接著看到寫戚繼光的書,然後覺得好玩,就寫了篇文章記下來顯示自己飽讀詩書學富五車來著

 

  不過,耶?浙江台州大捷,戚家軍全軍三千人,前後與數萬真倭假倭對陣十三戰全勝,斬殺對方五千五百多人,自身陣亡二十人是哪招?然後福建橫嶼攻堅登陸戰打了六個小時,陣殺兩千六百多人,自己損失十三人又是哪招?

 

  有人說那一定是造假的戰報啦,哪有可能叭啦叭啦。確實,明代向來不缺軍隊捏造戰功的紀錄。但是,正如我那精研明代軍事史的博士學長說的,我們也得看看這戰報是誰報出來的。

 

  戚家軍成軍之初,戚繼光的官職是台金參將。而參將這等官兒,上面武有副將、副總兵、總兵;文有巡撫、總督等等有的沒的一層又一層,雖是正三品武職官,說來不過是一個中間偏上的軍官。再對照當時其他各路明軍慘不忍睹的戰績,我們戚參將就算想虛構戰報,再怎麼蠢也不應該虛構出1275這等鬼扯的數字,讓人家想幫他圓都圓不太過來。

 

  而且別忘了,當時有一個恐怖到了極點的特務單位叫做錦衣衛,而皇帝則是遇事乾綱獨斷的世宗嘉靖皇帝。平海衛大捷後,嘉靖皇帝去告祭太廟謝天謝地之前,我不認為錦衣衛不會想去查證一下之類的。

 

  造假?造到那個程度,他戚參將幾個頭啊?

 

  當然,我們也就不用特別提說,從元代以來一直襲擾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上是在戚繼光、俞大猷他們幾個手上搞定了。

 

  喔?是啦,也有人說是豐臣秀吉頒定刀狩令、海賊禁止令等法律,讓倭寇失去支持而逐步消失。可是,那都已經是西元1588年,萬曆十六年的事情了耶,跟戚繼光打倭寇的嘉靖末年相差了二十多年。況且,啊大家不都說,倭寇倭寇,真正的日本倭沒幾個,都嘛是中國倭來著。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嘉靖四十年(西元1561年)台州大捷之後不過七年,戚繼光就被調到薊州任總兵。顯然,朝廷認為這時候東南沿海已經大定,即使再有倭寇,那也無關大局了,可以把戚大將軍調到北方打蒙古了。

 

  說到蒙古,戚繼光在北方只打過兩次大仗,但是這兩次全殲人家八萬騎。之前說倭寇基本上都是肉腳的中國人,戚繼光勝之不武好了,那這八萬蒙古騎兵總不能說又是自己人裝的吧?

 

  不可以因為到處都是黑心食品、豆腐渣工程就一直懷疑人家戚繼光的戰績都是造假的好嗎?

 

  ……

 

  抱歉,在下稍有失禮了。我們繼續。

 

  說哪了……,喔。那戚繼光南征北討,赫赫戰功的基礎就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戚家軍。而提到戚家軍,就一定得提鴛鴦陣這個超高級的圍毆技法

 

  事實上,這一系列砸自己腳的石頭文章,起因正是戚家軍那不像話的傷亡交換比。

 

  要知道,即使是中國人占多數,那倭寇也不是省油的燈。而即使是中倭,基本上也受過一定的戰鬥訓練。自動跟日本人聯合的中國人,原本就是海盜集團那不用說,即使是受脅持而去的,也是會加減教一些刀法之後再推出去打頭陣。在明代成書的《喻世明言》第十八卷<楊八老越國奇逢>就提到,倭寇擄掠中國壯丁回國,除了變服剃髮使役之外,還會「給與刀仗,教他跳戰之法。

 

  若是有人說那是明代小說,而且寫的是元代的倭寇故事,那我們來看看比較有學術價值的說法。

 

  來,黃仁宇《萬曆十五年》<戚繼光-孤獨的將領>:「……。據目擊者記載,不論作戰或宿營,倭寇的小頭目對下級戰士能施以極嚴格的紀律管制。各個小股部隊戰法一致,也表示了他們並非倉促招募而來的雇傭兵。他們不斷地以寡敵眾,擊敗了數量上占優勢的中國官軍。……

 

  怎樣?偶也是有讀冊滴。

 

  好,接下來,我們用一個並不嚴謹但好像很有趣的估算模式,來看看戚家軍有多生猛。

 

  戚家軍在嘉靖四十年成軍上陣才三、四千人,擴充到後來就一萬多人。也就是說,到隆慶元年北調為止,戚繼光帶著萬把人在南方轉戰五年。這五年中,嗯,我記得戚繼光的首功好像是十五萬餘級(這是部下提著割下來的腦袋去記錄在案的喔),那麼,扣掉他後來在北方的八萬,再去掉可能的,零零散散遭遇戰的戰果,寬一點也算他一萬好了。那戚家軍在南方的戰果,至少就是六萬。(歡迎高手補充史料或是訂正數字蛤~。)

 

  乖乖滴嚨叮咚。一萬多人在幾年間砍下六萬個腦袋,其他燒死淹死逃回去後重傷死鬱卒死的還沒算哪。而且這些個首級,按照戚家軍恐怖的軍紀,以及一般民眾對戚家軍的態度,那不太可能是殺良民冒功而來。

 

  那戚家軍自己的傷亡咧?我手上沒有足夠的史料可以計算,但是從傷亡最慘重的林墩之戰來推,貌似沒有哪一仗陣亡破百的。(即使是橫嶼那種登陸戰都只陣亡十三人;而夜襲牛田連破六十營,戚家軍無一陣亡就不用特別提了。)

 

  是怎樣?戚家軍每個都是鋼鐵人刀槍不入啊?

 

  這種傷亡交換比還有一個詭異的地方。

 

  伏擊、夜襲甚麼的,讓敵軍措手不及就算了。橫嶼大捷是登陸戰,平海衛大捷是攻城戰,仙遊之役是大型遭遇戰,這些個正面衝突,你那幾隻貓的傷亡是怎麼回事?人家倭寇難道沒有遠射兵器?

 

  別說,人家倭寇還真的有遠射傢伙的。依然是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其他常見的武器還有弓箭和標槍。據記載,倭竹弓長八尺,以弓蹈其弰,立而發矢。……鏃寬二寸,……近身而發,無不中者,所擲的標槍不露竿,突忽而擲,故不測。至於火器,似乎並沒有為他們所重視。雖然戚繼光說過鳥銃由日本傳來,但在記錄上卻看不到倭寇曾有效地使用這種武器。他們偶而使用的火炮,看來也是在中國俘獲的戰利品。

 

  各位客官,你們怎麼說?難道戚家軍跟中世紀歐洲騎士一樣,上陣全身板甲亮晶晶?或是恢復成宋代重裝步兵每人穿兩層全裝甲?按照看得到的資料,好像不是那樣來著。

 

  還是說,鴛鴦陣裡有哪個兵器可以防弓矢……,喔對,他有藤牌……,不對啊,戚家軍的盾牌不管圓的長的,基本上都只夠遮蔽一個人,那旁邊其他人咧?還是說……狼筅?!那個基本上就一根帶枝大竹竿的傢伙可以撥掉弓箭跟標槍?

 

  也不像啊……。按照戚繼光的標準,狼筅手只要力大就好,不需要武功高強。而撥弓箭、標槍這招顯然是需要功夫的,尤其是戰場上亂箭齊飛的狀況,撥掉飛向自己的之外,還要幫忙長槍手、钂耙手等同袍……。

 

  問題既然出現了,那就試著逃避……,不是,就試著解答看看吧。

 

  反正又不是發表論文,隨便亂蓋就算了。

 

  那麼,鴛鴦陣素描第二篇,人員結構篇。「稍」待,在下去臨陣磨槍讀點書……。

 

  回見啊各位。

 

 

 

 

 

 

 

arrow
arrow

    柚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