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事•戚繼光•下2  

 

 

 

 

  江湖傳言的鴛鴦陣長醬,這應該是標準版的陣形。另外,在網路上無數的照片中,不小心發現到這一張貌似接戰狀態的圖:

 

 

 

人間事•戚繼光•下3  

 

 

  人員站的位置更緊湊,所謂的長短兵迭用也看得出來。而大陸還有以真人拿著鴛鴦陣器械實際演出的影片跟照片,而且是在台州戚公祠戚繼光神前演出。那個,嗯,鴛鴦……,唔……

 

  好,來我們繼續前面的文。

 

  接下來的林墩之戰就出了岔子。為了奪一座橋,戚家軍跟死守橋頭的倭寇正面硬拼,第一波三十六人全部陣亡,第二波也是幾乎全滅,據說戚繼光親自押陣才拿下來。當然啦,戰果還是非常可觀:四千倭寇全殲,斬首二千零二十三級。但是戚家軍陣亡竟然高達……,好吧,高達九十人

 

  所謂殺敵三千自損八百。普通一支部隊殲滅了四千多敵軍,就算陣亡幾百上千人,照例也是報大捷的。(後來二十世紀的對日抗戰,哪一場「大捷」國軍傷亡比日軍少的?)但是如果對照之前的戰績,戚家軍這次算是栽了點跟頭沒錯。尤其主將戚繼光這一仗之後還大病了一場,顯見內情不單純。

 

  哪不單純?就是出了漢奸:戚家軍夜襲林墩,當地政府找來幫忙帶路的嚮導正是倭寇的內應,直接把戚家軍往絕地送。要不是這支部隊太強了,別說大勝,全軍覆沒都有可能。

 

  他喵喵的咧,真是所謂「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何況這隻豬還找了叛徒來當隊友。

 

  不過也就這麼一次著了道。再來,擴充到一萬兩千八百人的戚家軍,配合俞大猷、劉顯等名將率領的部隊,一個平海衛大捷,讓當時的嘉靖皇帝跑去太廟感謝列祖列宗保佑。

 

  接著又半年,戚家軍在福建完成了二十幾連勝的紀錄。最後是一個仙遊保衛戰登場。當時戚家軍留守在福建的不過六千四百,跟兩萬七千名跨海登陸的倭寇足足周旋了兩個月之久。最後從浙江調齊全軍,在仙遊一個拂曉攻擊,打到倭寇從此不敢踏進福建一步。

 

  終場謝幕則是戚繼光與俞大猷水陸兩軍聯合作戰,端了倭寇最後一個老巢:廣東南澳島。從此東南沿海倭患再也不是甚麼大問題了。

 

  順帶提一下我們戚將軍的後續生涯發展。平倭是他南征,北討就是鎮守北方重鎮:薊州。戚繼光的薊州總兵一當十六年,只打過兩仗。

 

  這兩仗就把蒙古人打到不敢到薊州撒野了:第一仗隆慶六年,韃靼朵顏部三萬鐵騎入寇,八千戚家軍上陣迎敵,全殲這三萬騎兵。第二仗萬曆三年,兀良哈五萬騎兵入寇,依然是這八千戚家軍拒敵,依然是五萬鐵騎全殲

 

  那可是蒙古騎兵!曾經把整個歐亞大陸的軍隊嚇到挫賽的蒙古鐵騎哪!他戚繼光只用八千人,就宰了人家整整八萬。(絕對肯定是德國豹2A6、美國M1A2、美國F-22、俄國SU-35、歐洲颱風戰機……等等等等穿越過去打的啦~。

 

  戚家軍在嘉靖三十八年成軍,到萬曆十一年為止,這二十五年間基本上都是由戚繼光率領。而這一支部隊在這一段時間的首功是十五萬餘級。

 

  換句話說,戚家軍成立二十五年,砍了超過十五萬人。而這是有明確帳目的(所謂首功是真的要拎著剁下來的人頭去登記才行),像那種淹死、燒死或是被砍到回去才掛點的,那就真的是海了去的。

 

  戚家軍破敵憑的是鴛鴦陣,而鴛鴦陣建構在戚繼光確立的嚴格紀律之上。戚繼光當薊州總兵之初,因為北方軍紀鬆散,同僚又處處刁難,便從浙江調了三千名老兵到北方當教導團,還故意在下大雨時把這支部隊在郊外晾了一整天。結果這三千人不要說跑去躲雨,連動都沒有一個動,嚇到整個北方軍區。

 

  當然,對兵器的應用巧思也重點。長短兵互補迭用的構想設計出天下無敵的超高級圍毆術:鴛鴦陣。還有,以當時火槍的條件,居然能創造出幾乎不間斷的火力:三波段射擊(一波射擊,同時有一波準備點火,另一波則正在裝彈)。這一招,聽說後來在薩爾滸之戰時讓清兵吃了很大的虧。

 

  只是戚家軍再強悍,也終究不過萬把人。在號稱兩百萬編制的明軍中,一直是個戰術單位而已。而且這一個戰術單位,還在接下來各區域幾乎不間斷的戰事中逐漸消磨殆盡。

 

  有明一代已經是重文輕武到一個畸形的地步了,而那被看重的「文」,又偏偏只擅長內鬥內耗,結社結黨,旗幟分明……,唔,我說的是明朝啊,怎麼有種眼熟的感結……。

 

  算了。最後就借用黃仁宇《萬歷十五年》第六章最後來當結尾好了:

 

  「這陽曆1588117日清晨,將星西殞之際,我們一個古老的帝國業已失去了重整軍備的最好良機。30年後,本朝的官兵和努爾哈赤的部隊交鋒,缺乏戚南塘將軍苦心孤詣擬訂的戰術和強調的組織紀律,結果是眾不敵寡。茲後八旗軍作為一股新生力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間,其取本朝而代之,也只是遲早的問題了。

 

 

 

 

 

 

Ps.鴛鴦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n-7wrhIis

 

  這是韓國人保存下來的鴛鴦陣。雖然形式上差不多,傢伙也有模有樣,但我覺得是明代戚氏原版的機率非常小。

  一開陣就是個大問題:居然是狼筅護著藤牌腰刀先上,然後換兩柄钂鈀衝出去,長槍就杵在那不動。按照紀效新書說的,扣除先發的標槍、弓箭不算,基本陣形應該是長槍狼筅先上,不小心有武藝高強的對手衝進來的話,藤牌腰刀上,钂鈀等「短兵」從旁輔助才對。韓版的這個,要是遇上像薩摩示現流(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OIvwH9naT4)那種二話不說衝著砍進去的對手,應該兩下就仆街了。(再說薩摩島可是當年倭寇的主要「產地」之一哪。)更不用提後面變陣,居然是圓陣來著……。戚家軍只有圍毆人家,沒有被圍毆這件事。

  要是推論沒錯,那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韓國人自己改版;二是當年根本沒把真功夫教過去……。)

 

 

arrow
arrow

    柚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